top of page

建立系統化的內容產出服務,提升平台信任與轉換機會

About the Project

Project Background & Issues

  • 用戶真正在網路上購買商品前, 會經歷「研究—了解—決策」的過程,被推薦的SEO文章 即屬於消費者在購物流程前期的環節,目的是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對商品與品牌的印象。

  • 目前全站主要是靠 google ads的廣告行銷來支援站外曝光,沒有吃到太多免費SEO的流量。

  • 雖然站內有「發現文章」導流,但太偏科普與觀念解釋,導購效果不足,用戶看完就走。

  • 故創建以 商品選購攻略 為導向的 shopping guide文章,目的是提升SEO流量與導購,過往的團隊在前期以MVP實驗(先開發靜態頁面的育兒津貼、副食品、消毒鍋、濕巾等主題的選購攻略 (目前不在SERP第一頁,但是熱銷品類)),發現透過投廣的CTR%高,確認了用戶對這樣的內容是非常有興趣的(排行榜、攻略),但後續轉換低。

Challenge

經過前期實驗,確認這個頁面版型可以往下量產開發,接下來的任務是提供系統化的後台功能,幫助編輯人員快速產出各種主題的攻略,並且提高介面「生火」的能力,進而帶動用戶對平台的信任與轉換機會。

指標項目:

  • 改善文章版型、讓文章更容易閱讀,降低文章 bounce rate

  • 補充更多商品資訊、提高信任感,增加新用戶進站率&轉換率

  • 提高文章產出速度&數量

  • 支撐廣告較少之商品的流量與曝光度
    (因為母嬰線、玩具線(小月齡的玩具)、童書線的廣告效益較低,比較少會被排到廣告排程裡,希望透過SEO文章來爭取一些曝光機會,帶新客認識並進入網站)

SG_1-0_主要目標流程.png

Outcome

SG_1-1_Outcome.png

Deliverable

✔ 前台文章介面

✔ 後台文章設定列表&編輯介面

Role

UI/UX designer: User flow, Wireframe, Mock-up

前台探討面向&呈現

提供更具魅力及更加友善的介面

Shopping guide的目的是透過知識型內容吸引用戶閱讀,進而購買商品達成轉換。 頁面的組成內容可以對應到「EKB模式」(Engle, Kollat & Blackwell Model) ,將購買決策過程分為4個步驟:

SG_2_EKB modal.png

因應這4個要點,對應到畫面的功能如下:

STEP 1 - 需求認知 Need Recognition

當消費者察覺到「理想」和「現實」有所差異,而產生需求。 例如新手媽媽看到奶瓶消毒鍋的廣告,覺得應該買一個放在家裡,幫助維持寶寶奶瓶的清潔,這就是她所認知到的需求。

頁面開頭:創造動機、引起興趣

SG_3-2.png

STEP 2 - 資訊蒐集 Information Search

市面上消毒鍋那麽多種,新手媽媽該怎麼挑?shopping guide 接著提供:一個好的消毒鍋該具備的優點,以及購買注意事項,幫助新手媽媽快速抓住選購要點。

接著呈現購買重點

SG_3-3.png

設計目標:讓文章更容易閱讀,提高興趣,降低 bounce rate

SG_4-1.png

STEP 3 - 方案評估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s

了解消毒鍋的購買要點後,接著會看到一系列的方案介紹,根據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提供了對應方案,在乎低價格的、在乎效率的、在乎方便攜帶的、在乎品牌的、甚至到清潔消毒鍋的周邊商品,分別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介紹。

每個方案下方推薦站內熱銷排名前3名的商品,除了品名與價格的基本資訊,還同時提供商品的銷量、平均星數、媽媽真實評價,更方便媽媽在多項商品之間做評估選擇。

​針對每個類別,提供清楚說明與推薦商品

SG_3-4.png

設計目標:提供更多商品資訊,提高信任感、增加新用戶進站率&轉換率

SG_4-2.png

STEP 4 - 選擇購買 Purchase

透過頁面精心規劃的流程與呈現,給予明確且足夠的內容資訊,希望贏得媽媽的信賴,最終導向購買的行為。

Design Iteration & Reflection

設計迭代與反思

最初提案&最終定案的版型分別如下:

SG_5-1.png
SG_5-2.png

最初提案的設計,雖然能夠在小小的版面內,就呈現完所有商品資訊,但當商品少於三個時,版面會留下無用途的空位,小版位的三直欄排列方式也不易吸引目光,反而令人感到資訊繁雜。

改良後的版本,增加了空間利用的靈活度,當只有一、兩個商品時,不會佔用多餘版面,在視覺上也清楚易讀許多,並提升「商品」在這此頁的重要性,也是希望透過其達成轉換的最終目的。 在mobile模式下,則是提供兩種不同版型,根據商品數量顯示最適合的樣貌。

Reflection

完善的介面設計並非只有單一版本的樣態,需考量實際應用情境,認知內容資訊的動態特性,提供在任何情境下都能適用的樣式,才是有彈性、足夠成熟的設計。

Provide content for SEO trust

提供SEO信賴的內容

為了提升頁面在google搜尋結果頁上的能見度,得透過「提供多元的資訊內容形式」來提高SEO分數,同時也提供媽媽更多參考資訊。

SG_6.png

各種設計定義

RWD / 圖文顯示規則 / 區塊顯示規則 / 圖片如何裁切

SG_7.png

Achievement

前台 ​成果展示

SG_8-2.jpg

透過各種能夠促進媽媽完成購買決策的要素,達成先決要點:增加前台曝光導流、優化閱讀體驗與易用性、提升信賴。

laptop.png

後台探討面向&呈現

目的:為了讓 shopping guide 文章能夠定期產出,需規劃一個提供銷售人員編輯文章的後台系統,提高固定產出與編輯工作的效率。

後台列表頁 flow 規劃 (非最終版本,已移除選擇版型功能、刪除頁面功能、前台關閉顯示功能)

SG_9.png

能符合多種需求的後台架構

如何設計符合銷售人員需求的後台形式(當有多種類型需求時)

在設計後台編輯頁面的架構時,較挑戰的點是「如何設計出符合銷售人員需求的架構」。 身為母嬰綜合型電商平台,集結了各種類型的商品,而依據不同商品特性,在選品攻略文章所需要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。例如「消毒鍋」是專屬母嬰領域在使用的商品,一般沒有育兒經驗通常不會清楚它的需求與功用,所以在 shopping guide 上適合提供「介紹引導」的區塊,讓新手媽媽快速理解。而若是「濕紙巾」主題的 shopping guide,因為是很大眾取向的商品,即使沒有「介紹引導」區塊也不影響使用者的認知。 所以在構思這個架構時,我做了一個「可以因應主題選擇適合版型」的提案,將後台分成A/B/C三種版型,讓銷售人員依據他的商品類型選擇適合的版型去寫。

SG_10-1.png
SG_10-2.png
  • 與銷售主管的討論中,我們在使用彈性與易用性之間權衡,考量三種版型的選擇可能會對銷售人員來說太複雜,最後選擇了易用性,只提供一款版型:結合所有段落類型於一身的綜合版型

  • 最終後台架構的規劃,主要以 shopping guide 本身的目的出發,累積SEO增加流量進而轉換,所以頁面需具備一些SEO喜歡的特定元素,同時要兼顧訪客的閱讀體驗,需引導他感興趣繼續看下去,並提供實用資訊。

  • 梳理所有需求類型後,統整出五個可以被模組化的段落,並且定義使用的方式與彈性(加圖片、加小項目、必選與非必選)

版型的設計與排序:

介紹與描述(Hero) 特色說明(Guide)  銜接段(Trailer) 商品/段落介紹(ProductSection) 相關文章&相關討論&搜尋關鍵字

SG_10-3.png
SG_10-4.png

清楚呈現複雜的層級

如何將層級清楚呈現、如何容易理解操作層級(當架構複雜時)

立定好整頁的編輯架構後,接下來要處理的,是如何把結構複雜的後台清楚呈現。

透過設計區分出資訊層級

每個段落欲達成的目的不同,使用規則因而不盡相同。不像前台可以透過繽紛的視覺設計來區分不同段落,後台就是單純的輸入欄位與按鈕,怎麼運用設計把千篇一律的元件安排得有層次,讓編輯者容易辨識出差異、讓編輯流程順暢,是重點所在。

SG_11-1.png

提供範例圖片

透過前台範例圖片,幫助編輯者易於理解欄位的目的,以及實際呈現的模樣。

SG_11-2.png

Achievement

後台 ​成果展示

透過釐清需求內容(各類型商品攻略文章)與使用者(銷售編輯者),統整出最合適的後台架構;以及運用設計區分出複雜的資訊層級,達成目的:提升 shopping guide 文章的定期量產、提高編輯工作的效率。

laptop.png

Wrapping Up

  1. 完善的介面設計並非只有單一版本的樣態,需考量實際應用情境,認知內容資訊的動態特性,提供在任何情境下都能適用的樣式,才是有彈性、足夠成熟的設計。

  2. 透過各種「促進媽媽完成購買決策」的要素,達成先決要點:增加前台曝光導流、優化閱讀體驗與易用性、提升信賴。

  3. 讓文章更容易閱讀,提高興趣,降低 bounce rate

  4. 提供更多商品資訊,提高信任感、增加新用戶進站率&轉換率

  5. 提供SEO信賴的內容

  6. 透過釐清需求內容(各類型商品攻略文章)與使用者(銷售編輯者),統整出最合適的後台架構;以及運用設計區分出複雜的資訊層級,達成目的:提升 shopping guide 文章的定期量產、提高編輯工作的效率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