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更深入探索痛點,發掘洞見,幫助釐清專案目標、調整執行方向
Project Background
相較前一段時期,公司觀察整體回購率表現,已經持續走低一陣子,於是想辦法嘗試改善 以達成公司的北極星指標:回購率 (Retention)
Challenge
想了解用戶不回購的原因?
公司一直有在觀測產品的各項數據(例如流量、轉換率、註冊數、購買年齡等),但除了量化的資訊,作為產品設計師,我希望透過質性的研究,去更接近我們的用戶,試圖找出數據觀測報表看不到的洞見,幫助我們聽見使用者的心聲,也從中了解我們是否替使用者帶來價值
Deliverable
✔ 用戶問卷&成果分享會
✔ 簡易訪談
Outcome
提出新嘗試,更貼近使用者,也創造影響力
以往 product team 較沒有著力在實際用戶研究(幾年來僅有針對 prototype 做易用性測試),這次嘗試在資源有限的限制下慢慢實現,很開心有更多突破並且從中得到見解
提供在專案的價值
-
能與 PM 討論合作,對專案更深入的探索/理解,幫助釐清專案目標、調整執行方向
-
在前期需求探索階段,著重在找出目標用戶真實的痛點,透過訪談更確認實際需求,因而調整專案執行方向
-
找出核心問題,更源頭的痛點,發起訪談「對焦用戶面貌」、「發現用戶購物習慣」,於是專案從小範圍的 UI 調整,擴大到一系列的主題式專案
Role
Product designer:問卷設計者 w/ PM&數位行銷夥伴、訪談促進者
Part 1.
用戶問卷調查
Situation
歲末年初,公司想發一封信給用戶溝通,告訴大家我們過去一年做了些什麼?新的一年有什麼展望?透過發放全面性的問券調查,希望找到用戶不購買/不回購的原因?以進行提升 retention 的年度計畫
問卷目的:統計用戶購物習慣&在意的決策點
Issue 1 題目與流程設計
Task
-
找出我們想問什麼
-
這個答案能帶來什麼幫助?我們的因應對策是什麼?不問沒有意義的問題
-
-
定義目標族群:

-
量化統計
-
用戶購物頻次與月齡
-
與其他競爭平台的關係
-
高毛商品 - 服飾購物習慣
-
行銷管道及優惠資訊
-
Action
針對題目反覆修改
-
盡量刪減「得出的答案無法因應實際對策」的題目
-
理順流程,刪減過多的題目,若問題的目標類似,留下一題即可
-
定義清楚選項的意義,用產品的「定位」來整理歸納問題選項
-
[針對概括性的購物平台] 想知道用戶過去曾在哪些網購平台購物,市面上購物平台五花八門,將「定位類似」的平台歸納在一組
-
-
[針對特定性的購物平台] 想知道用戶過去曾在哪些網購平台購買「童裝 / 童鞋 / 男女服飾」,我觀察到 App Store 購物類 App 排行榜,幾間服飾類平台排名滿前面的,於是請負責服飾業務的同事,篩選出幾個對他們來說具參考價值的服飾平台選項,個別的定位如下
-
個人基本資料問題放到最後,降低填寫抗拒感


問卷題目架構流程 flow chart

Issue 2 打造更好的問卷填寫體驗
問卷設計有各種眉角,每個環節都是細節,必須有清楚的目標,對應到每個細節才有依據,且要非常關注填寫者的填寫體驗,在內部測試不斷修正,確保用戶能夠完成填寫
製作問卷的過程跟製作線上產品一樣,需要經過與團隊的多次測試、修改、迭代,才能打造出「在各方面都盡可能被照顧到」的成品



由於問卷題目不少,認真寫也需要3分鐘左右,為了避免答題者半途而廢,我們加上特別設計的進度條,幫助答題者掌握進度到哪,也希望提供一點點趣味與激勵作用~
設計發想:鼓勵填寫者搜集可愛的「寶寶成長歷程」插圖,作為當前的進度提示,也提升趣味
獎勵方式
-
【獎勵一】凡填寫完提交,即可獲得100元折價券
-
【獎勵二】提供信箱即可參加好禮抽獎
-
要送什麼贈品?
-
身為母嬰電商平台,贈品自然是這類商品。有一個小 tips:若會發放在開放社團或論壇,要刻意挑選母嬰商品,較能避免一些不是 TA 卻專門為了拿優惠來答題的人,以確保填答者是我們欲溝通的對象
-
各月齡的孩子需求不盡相同,我們思考是否需要依據填答者的孩子月齡,做分群抽獎?
-
討論後結論是:「獎項夠吸睛即可」,在一堆品項中,只要有一個很吸引到用戶,通常就會願意參加抽獎,不需要所有品項都符合每個人的需求
-
最後商品業務提供的獎項,是不太受年齡限制的大眾化品項
(永遠最受歡迎的旅遊票券、造型吸睛的空間除菌器、萬用媽媽包&實用幼童棉被)
-
-
Result


總結各群人最喜歡的點,可以得出媽咪愛對用戶的價值,符合我們平台自始至終的核心定位:
成為母嬰領域的專業平台,商品豐富,堅持品質把關,真實開箱試用,幫助家庭守門員打造美好育兒生活

總結各群人最在意的點:
免運門檻、價格優惠、出貨速度
因應對策
-
免運門檻:推出限時低門檻活動
-
出貨速度:出貨速度一直以來都是公司積極優化的項目,透過搬遷至更大倉庫,可容納更多現貨的儲備;以及一系列倉庫工作流程優化之後,在2022年達成現貨的平均出貨速度在1天以內,大大提升出貨速度,也開始頻繁收到用戶稱讚出貨速度快的評價 👏🏼👏🏼👏🏼
-
價格優惠:
-
比價爬蟲持續優化
-
其實平台上開團期間的價格都是最優惠方案,是否沒有讓用戶感受到優惠,我們思考該如何在介面上去強化優惠訊息,讓用戶有感 → 促使後面的「強化優惠系列」專案
-

Takeaways
-
為了達到公司的商業目標,我們需要更了解用戶的想法。
-
設計問卷的過程中,不斷對焦每個環節的目的、看顧每個流程的使用體驗,在內部測試不斷修正,確保用戶能夠完成填寫。
-
一份完整有效的問券,細節多如:標題、前言、主圖、題目設計與流程、激勵填寫方式、曝光方式、內部成果分享等。
-
進行跨部門的合作,與業務、行銷頻繁溝通,包含題目設計、曝光方式 (App push, EDM)、折價券設定、後續抽獎執行。
-
問券回收數也因此突破新高,是過去最佳紀錄的5倍!
Part 2.
購物訪談
Situation
為提高轉換毛利率,希望藉由高毛利的服飾商品來帶動,於是老闆與 PM 提出「優化服飾館介面」的需求
Task
他們的需求是希望優化服飾商品卡片的 UI(商品圖片太小、尺寸標示不清楚等)來提高轉換率,但我認為這不是影響轉換率的主因,即使改善後,能帶來的效果也有限。
目前盤點優化項目的依據,是參考其他購物網站、我們自身的購物觀點、問券的回饋。 我覺得還缺少更貼近實際用戶購物體驗的理解,若只由開發者們來思考,擔心會有盲點誤區,錯失了真正的問題。
我認為應該要積極去了解使用者在我們站上的購物體驗,有遇到什麼痛點?做出購買決策的原因?有什麼建議?才可能從中找出切入點。
Action
於是我提出訪談的想法,但在時間與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決定先找較符合使用者面向的公司內部同事,進行簡單的購物體驗訪談
找3位訪談者,30 mins~1 hr,聊一聊他們在我們站上逛服飾商品,以及平常在其他平台逛服飾商品的體驗


訪談心得
透過訪談可以發現其實我們網站對「有特定目標」的消費者來說很不好逛,作為一個純線上的電商平台,應該要能提供好的購物體驗,才能抓住用戶持續不斷回購。我擔心平台其實還有很多我們沒發覺但非常值得優化的地方。
有感於決策大多時後是透過我們自身的想法、產品團隊彼此回饋建議、參考競品。小方向也許可行,大方向我擔心有時候會與實際用戶有落差,因而失去了使用者的好感,就會很可惜。
Result & 後續影響專案
經過訪談、問券、內訓(主題:分享各電商平台的購物流程)後,我們得到許多洞見,於是改變專案方向,朝更源頭的問題去解,將相關優化調整排定在近期的規劃
對焦用戶面貌
-
用戶很難快速找到想要的分類商品
-
尤其服飾類的購物方式,大多是以明確品類去找(女童or男童的上衣、洋裝…)
-
目標明確用戶:購物頁面難逛,難快速找到想看的分類商品,團的結構讓人容易迷失
-
閒逛用戶:就適合團的結構
-
[對應專案] 改善購物體驗
-
重整分類結構(規劃中)
-
增加篩選功能(規劃中)
-
發現用戶購物習慣
-
習慣一般平台以單品為單位的形式, 會被平台強烈傳遞的限時下殺形式制約,例如 momo、PC 有專門的版位,呈現得很殺、很便宜。但我們的團明明也是限時優惠價,卻沒有讓人感受到限量優惠的急迫感
【對應專案1】限時搶購
-
SITUATION
-
首頁看到的都是團購(最殺的商品都藏在團購中)
-
新用戶可能無法理解「團購」意義
-
首頁無法一眼看到最殺時品,感受不到優惠
-
-
ACTION
-
在首頁創造以單品為單位的「限時搶購」版位,直接看到優惠單品
-
營造限時特殺的急迫感、養成用戶定時上來逛的黏著度
-
-
RESULT
-
提高精選優惠單品的可見性,縮短 CTR 花費時間
-
加車時間比同層級的團購版位少了87% 🎉
-
【對應專案2】單品頁推薦更多商品
-
SITUATION
-
單品頁是EC流量最大的頁面
-
原先單品頁的推薦商品推得不夠精準
-
更多同品牌商品
-
其他媽咪也買了(購買相同商品的媽媽,也買了哪些商品)
-
-
-
ACTION
-
推薦更精準、更多商品,延長用戶站內購物時間
-
-
RESULT
-
CTR 提升21% 🎉
-




【對應專案3】強化團購優惠感
-
SITUATION
-
首頁看到的都是團購(最殺的商品都藏在團購中)
-
新用戶可能無法理解「團購」意義
-
首頁無法一眼看到最殺時品,感受不到優惠
-
-
ACTION
-
讓團購有優惠特殺感,促進點擊瀏覽
-
-
RESULT
-
CTR 提升9.6% 🎉
-

